
這樣一個研究實驗,給了我們很重要的育兒啟示:
要想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
真正要鞭策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真正要提升的,不是孩子的知識儲備量,而是「父母與孩子互動的質量」。
5/8

那麼,該怎麼提高父母與孩子互動的質量呢?
在《父母的語言——3000萬辭彙塑造更強大的學習型大腦》中,作者發現:
在孩子3歲前,父母在親子互動中與孩子的對話,直接影響孩子的大腦發育。
很多贏在起跑線上的孩子——
並不是他們家境有多富有,或者報了多少課外班,
而是他們從一出生,就能夠與父母進行高質量的親子互動,最大化地激化其大腦的潛能。
而這種高質量的親子互動,主要遵循父母與孩子溝通的「3T原則」:
共情關注(Tune in):關注孩子對什麼感興趣;
充分交流(Talk more):邀請孩子加入討論;
輪流談話(Take turns):與孩子輪流參與談話。
比如給孩子講故事。
有些父母的做法可能是:攤開書,照著文字給孩子念一遍就完了。
但3T原則的介入,則會使這一尋常的講故事環節變得有些不一樣。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