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究竟有多愛你,看這1個動作就懂了

透過這樣一個由寶寶主動發出的小互動,我深切體驗到了一種母子間溫情的聯結——

那是一種「我眼中有你,你眼中有我」的深情,一種「你在看我,我在看你」的默契。

這樣一種溫情的聯結,不是像阿姨那樣通過刻意挑逗或強勢捆綁來達成的,

而是在一種全然開放自由的氛圍中,兩個獨立個體的自發情感和自主意願。

原來,我的寶寶他沒有我想象的那麼無知,那麼弱小——

他知道分辨誰是他的媽媽,知道如何尋找媽媽的背影;

他知道在一個不安全的環境中用哭來求救,知道在一個安全的環境中用笑來建立聯結;

儘管尚未具備自理能力,但他已然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且他的自主意識正在不斷增強……

真切意識到這一點以後,我逐漸釋懷了,內心的恐懼也逐漸消散了。

的確,我沒辦法為寶寶提供一個完美的成長環境,事事護他周全;

我也沒辦法要求他身邊的每一個人都是善意的、無私的且有愛的,確保他的成長過程中不受到一絲入侵與干擾。

9/10
孩子究竟有多愛你,看這1個動作就懂了

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在我力所能及的地方,去給予他更多的愛、尊重與自由,

同時在我力所不能及的地方,學會放手,把成長的自由歸還給他——

讓他去與這個不完美的世界去碰撞,去領悟,去成長,去實現自我整合。

寫在最後

在育兒這件事上——

如果我們要求自己做到完美,是對自己的苛責;

如果我們要求他人做到完美,是對他人的苛責。

這樣的一種苛責,會令我們離自己越來越遠,離他人越來越遠,離我們的孩子越來越遠。

而現實的世界,它終究是不完美的。

也因此,我們不妨換一個視角——

放棄追求「完美」,學會與「不完美」共處。

放棄苛責自己,我們才有可能獲得更多喘息的空間,與孩子建立更真實、更自然的情感聯結;

放棄苛責他人,我們才有可能獲得更多反省的空間,並在自我成長的道路中帶動孩子去成長。

如此一來,我們的孩子才有可能在一個不完美的成長環境中一點點去適應,走向成長與整合。

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