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如何戒掉窮思竭慮的思維習慣?
心理學家Guy Winch在演講中提到:研究表明,哪怕只是分心短短兩分鐘,都足以打破那一刻的窮思竭慮。
如果你正處於窮思竭慮的狀態,試試分心兩分鐘,你會發現效果立竿見影,癥狀好轉很多。
這個小練習適用於偶爾想太多的人,要是長期窮思竭慮,已經養成習慣,光是轉移注意力恐怕很難產生改變。
這時,我們還能為自己做什麼呢?
首先,停止責備自己。
在心中默念一句話:
「不要責備過去的自己,當時的你就只有這個水平。
」
既然窮思竭慮是為了對抗負面情緒,那麼,接受自己不那麼完美,就會讓窮思竭慮失去源動力。
怎麼做到接受呢?
具體操作起來,就是不責備、不否定自己,客觀地評價自己和事情:
「任何人都有想不通的事,這很正常,想不通就別想了,或者休息會兒再想。
」
「這件事、這個人說的話代表不了什麼,沒必要放大它。
」
總之就是:接納自己不完美,並允許一切發生。
同時,探索自己的深層想法:
「我之所以想那麼多,是在用思考來驅散不安,或許我可以找找其他更好的方式。
」
然後,允許自己適度發瘋。
朋友小安陷入窮思竭慮時,會通過捏痛自己來恢復清醒,這不是一個好習慣,但「適度發瘋」確實可以把自己從窮思竭慮里「拉出來」。
比起被囚禁在大腦的虛假設想里,就主動製造一些外界刺激,這能讓身體對外界的感知更敏感,從而離開思維困境。
比如,嘗試蹦極、滑翔傘、攀岩、漂流等刺激運動;或者自言自語、手舞足蹈、在床上打滾、和朋友一起壓馬路……做一些看似「發瘋」、但可以釋放壓力和宣洩情緒的事情。
最後,用行動覆蓋思考。
在窮思竭慮的循環中,我們80%的精力時間都專註在「想「和「感受」上,也就是停留在自己創造的虛假而消極的世界里。
所以,要打破這種局面,我們就要把80%的注意力挪到其它地方——客觀的當下、具象的事情。
動起來,去做好每一件具體的小事,是驅散不必要的憂愁最直接、最關鍵的方式。
去跳繩、跑步、打掃房間、找人聊天、寫作、畫畫……
行動可以沖開頭腦的束縛,使我們重新感受到身體的存在價值,進而把力量集中起來,讓我們好好活在當下,活在現實中。
要是沒有力量去行動,不妨在手腕上戴一根橡皮筋。
意識到自己又開始想太多時,就彈自己一下,用這種方式給自己按下暫停鍵,轉移思緒。
如果以上方法你都試過,仍然難以從窮思竭慮的困擾中走出來,就要考慮抑鬱症、強迫症的可能性,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和治療。
04 寫在最後
從窮思竭慮中走出來,其實就是從自己的世界走出來,走到現實世界里,讓外界的陽光照亮內在的陰影。
真正的安全感,來自始終有一顆能對自己負責、有能力解決自身問題的強大內核。
所以,別再和痛苦糾纏,去和痛苦共處吧!
有句話說得很好:
「每個人的一生都在走自己的劇本,所以我們只能把自己當作問題,把自己當做答案。
」
希望我們能夠活得真實且強大,敢於面對不確定的人生。
世界和我愛著你。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