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自古就有「芳香療法」睡不好的人,試試在床頭放這幾種水果

中醫自古就有「芳香療法」

從科學的角度來說,獨特的天然香氣能讓人身心愉悅。

早在2004年,諾貝爾生理學獎便揭示了氣味如何經過鼻子的嗅覺細胞將神經衝動傳導到中樞神經的邊緣系統中,調取和情緒相關的一些記憶,從而產生美好的感覺。

利用味道調節生理機能是「氣味療法」,也和中醫所說的「芳香療法」有關。

在中醫裏,「芳香療法」最早記載於《山海經》:「有草焉,名曰薰草,麻葉而方莖,赤華而黑實,臭如蘼蕪,佩之可以已癘。


於景獻表示,從《黃帝內經》到《本草綱目》,都提到了中藥植物芳香氣味的醫用功效。

比如橘子,具有理氣、除燥、利濕、化痰止咳的作用,中醫認為其香氣可化濕、醒脾、開竅。

如果有條件,可試著用柑橘類水果皮做成枕芯,枕著睡覺的同時吸入清新的香氣,中醫學上叫「同氣相求」,更利於安神入眠。

目前,「芳香療法」比較常用的就有藥枕或香囊,通過中藥芳香氣味,使人體臟腑氣機調暢。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