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的愛,不該成為孩子成長的阻力!三種常見陷阱要避免

在一個人的成長旅程中,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而母親,則是這所學校中最重要的啟蒙老師。
母親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往往會深深烙印在孩子的心中,對孩子的性格養成、價值觀建立,甚至未來人生的方向,都產生著深遠影響。

坊間常有一句話說:「母親若有某些特質,孩子長大後多半沒出息。
」乍聽之下似乎偏頗,但深入思考,確實有其道理。

過度護短,讓孩子缺乏面對錯誤的勇氣
生活中,不難發現有些媽媽對孩子極度護短。
孩子在外頭跟同齡小朋友玩耍,即便是自家孩子先動手推人,媽媽仍然偏袒到底,責怪對方家長沒教好孩子;在學校,孩子犯了錯被老師糾正,媽媽第一反應不是引導孩子反省,而是跑去學校跟老師理論,覺得自家寶貝被針對。

這樣的教育方式,會讓孩子形成錯誤的認知,認為「我永遠沒錯」、「就算錯了,媽媽會幫我擋」。
久而久之,孩子不願承擔責任,也學不會從錯誤中成長,反而成了處處碰壁的「媽寶」。

就拿鄰居家的小輝來說,小時候他常常搶別人的玩具,把其他小孩推倒,他媽媽卻總是輕描淡寫地說:「別鬧了啦!」然後把他拉走,完全沒教導對錯。
後來在學校裡,小輝也經常違規,面對老師的糾正從不放在心上,因為他知道媽媽會護著他。
長大進入職場後,他依然如此,一犯錯就推卸責任,結果工作總是做不久,換來換去,毫無成就。

過度護短的媽媽,表面看是保護,實則是剝奪了孩子成長的機會,讓他們缺乏獨立面對錯誤的勇氣,未來難有出息。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