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時候沒有被母親照料好的人極易擁有多種人格面具,並且壓抑自己的真實需求;
連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真正心理,從而產生假性自體(Pseudoautologous);
在性格層面看似正常,實則無法真切地感受到生活,感覺自己的存在,形成完整的人格。
二、社交焦慮
對於新生兒來說,母親是他最親近的人,也是他最依戀的人。
對於母體來說也會自然而然地產生對新生兒的過度保護,這種共生的依戀關係也會對人的性格產生影響。
對孩子的忽視可能會讓孩子產生解離傾向,對孩子過度保護與依戀,也會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出現一定的社交焦慮與障礙。
母親的過度干涉,影響著孩子的課題分離(Subject Separation)完成程度;
而課題分離是人學習成長的第一步,母親的過度干預只會對孩子帶來兩個結果:
(1)過度依戀母親:變成巨嬰,無法習得正常社交技巧,在與人的交際中受挫。
(2)排斥母親的干預:害怕與母親交流,將自己困在在安全範圍內,不喜或害怕社交。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