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去治癒童年。
」
對於強調用「溯源」方式療愈來訪者的精神分析心理學家眼中,這句話有一定的合理性。
所謂的「溯源」就是從患者的原生家庭以及童年經歷中尋找心理問題或者心理創傷的根源,以達到「對症用藥」的療效。
毋庸置疑,原生家庭無法決定個體的所有性格部分,但是能在一定程度上決定個體的性格基本框架以及性格底色(消極或者積極)。
1/4

而原生家庭的重要組成部分就是父母,這兩個人都會對孩子的一生產生或好或壞的影響。
單從母親的角度來看,從小沒有被母親照顧好的人,可能會有這三種性格問題。
一、解離傾向
在客體關係理論(Theory of object relations)中,母親作為原始客體的鏡像失敗將引發自體結構的根本性缺陷。
簡而言之,沒有得到母親較好照料或者總是被母親忽視的孩子,很難擁有完整的,正常的人格結構。
心理學中有一個概念叫人格面具(Personality Mask),是榮格心理學的重要概念之一;
指的是個體為了滿足不同情景下的社交需求而戴上的「角色面具」,這些面具往往是一個人人格的某一部分,因此叫人格面具。
英國塔維斯托克診所的相關研究數據顯示,68%曾經被母親忽視過的患者有一定的解離傾向;
即認為自己和社會脫節,並且無法意識到自己的真正需求,在迎合他人需求的過程中,衍生出了多個假性自體。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