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夜十點,隔壁又傳來媽媽的怒吼:"這道題講了八遍怎麼還錯?" 五年級的小雨趴在桌上抹眼淚,作業本上畫滿重重的修改痕迹。
1/6

這樣的場景,每天都在千萬個家庭重複上演。
但那些真正養出 "有出息" 孩子的媽媽,往往懂得在兩件事上 "偷懶"—— 學習上少管細節,成長中少設限制。
這種 "不管" 不是放任,而是給孩子播下自主的種子。
1、學習上少管:把書桌還給孩子,他才能長出自我驅動的翅膀
教育心理學家研究發現,父母過度介入學習細節,會讓孩子產生 "習得性無助"。
曉芸的兒子上初中時,她每天盯著寫作業、檢查錯題,結果孩子越來越依賴,成績反而下滑。
後來她嘗試改變:給孩子買了帶計時器的書架,約定 "媽媽只在睡前聽你講今天學了什麼"。
半年後,孩子不僅能獨立規劃時間,還主動整理出錯題本。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