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句沒事,正在悄悄摧毀你和孩子的信任感

「表達情緒是沒用的。
」 「我不被允許脆弱。
」 「我只有不鬧,爸媽才喜歡我。

這種情緒壓抑的後果可能在他成年後爆發,比如:
成為討好型人格,不敢表達真實情緒
情緒管理困難,遇到問題就崩潰
人際關係中總覺得「沒人理解我」
這時候我們才發現,小時候那句輕飄飄的「沒事」,代價可能是孩子成年後的情緒代償。

04|場景化替代表達:別說「沒事」,這樣說才有效
我們來試試看,把「沒事」換成這些說法,場面立馬不一樣:
❌ 你摔倒了?

沒事,站起來繼續跑。
✅ 你摔疼了?

來,媽媽看看,你肯定很難受吧。

❌ 別哭了,不就一個氣球嗎? ✅ 氣球破了你很傷心,對不對?

你真的很喜歡它。

❌ 別鬧了,你看大家都在看你。
✅ 媽媽在這,我聽得到你很生氣,我們找個地方聊一聊,好嗎?
這些表達的重點不是「解決問題」,而是「情緒連接」。

一旦孩子感受到「你聽懂了我」,他的情緒就會自然緩解,不需要吼、不需要壓,也不會爆。

05|別讓「沒事」成為孩子內心的負債
真正有力量的溝通,是在風暴中心陪著孩子,而不是在岸邊喊「你別怕」。

當你說出「我懂你很難過」,孩子的眼神會瞬間柔軟下來,那種信任的建立,不需要道理、不靠威嚴,只靠一句「我懂你」。

所以,下一次孩子崩潰哭鬧時,不妨深吸一口氣,換一個說法——
不是「沒事」,而是「這件事對你來說真的很重要,對嗎?」
—你有沒有說過類似「沒事」「別哭」的話?

當時的孩子是什麼反應?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我們一起聊聊那些被忽略的「情緒瞬間」。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