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最好的營養劑,第一是運動,第二你想不到……

在家裡備一套啞鈴

我們都知道體育運動對孩子的身體很有幫助。

但除此之外,運動也能夠幫助孩子培養心理韌性,以便更好地應對生活壓力事件。

具體來說,阻力運動,特別是舉重相關的運動,更能夠改善個體的抑鬱和焦慮狀態。

Gordon等人在2018年進行了一項關於阻力訓練對抑鬱癥狀影響的分析。

共有1877名被試者參與,不同年齡段都涉及,且被試都是被診斷抑鬱症。

這些被試者分成訓練組和不訓練組,其中訓練組完成8周到1年的阻力訓練,每周至少1次。

實驗結果顯示,訓練組的抑鬱水平得到了明顯的降低,並且這種改變在不同的年齡段、性別和基礎的健康水平之間都生效。

也有學者針對焦慮症做類似的研究:

他們找來了992名被試者,讓其中一半人接受6-30周的阻力訓練。

結果發現:無論是有無精神疾病的被試者,阻力訓練都能有效降低他們的焦慮水平。

如果想要更好地改善焦慮,研究人員建議選擇「中高強度的阻力訓練」。

在國外,隨著相關研究越來越多,阻力訓練慢慢成為常用的非藥物手段,以幫助焦慮和抑鬱患者恢復日常生活、工作的功能。

那阻力運動是怎麼起效的呢?

首先,阻力訓練可以通過增加神經遞質如內啡肽的釋放,提升愉悅情緒和減輕痛苦感。

當我們擼鐵時,推完最後一下扔掉器械那一刻,能感覺到肌肉都緊繃的,雖然酸,但也有一種「爽感」。

有很多人說練胸是會上癮的,其實就是因為內啡肽的產生,能讓人開心起來。

其次,阻力訓練能夠增強自我效能感和身體形象,從而提高自尊水平。

但我覺得更重要的是,定期的阻力訓練提供了一個結構化的、可控的活動環境,有助於孩子建立規律的生活方式和社交支持系統。

回想我們小的時候,經常跟同學在平地上一起踢球、打羽毛球,踢花毽,

但現在的孩子,學習壓力太大了,在學校的運動機會更少。

那如果在學校得不到鍛煉,那孩子回家了,總可以跟爸媽練個十幾分鐘、半小時的。

在練的過程中,一家人可以聊聊今天發生的事情,給了親子雙方一個機會交流。

其實這樣阻力活動不用專門去健身房,只需要買一套啞鈴,就基本能滿足需求。

而且重點是方便,隨時拿起來就能練一組。

我在住處和學校各自常備一套啞鈴,固定在洗澡前做兩組,或者在覺得焦慮時拎起來舉10下。

親測!每次結束后都能立刻感覺到「好了一些」。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