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父母老了還不被尊重?原因就六個字:控制欲太強了

01
糾正孩子
會讓孩子陷入內耗
養育孩子本身就是一條遍地荊棘的路,家長沒有辦法時時刻刻陪著孩子,更無法幫孩子排除每一次困難
唯一能排除萬難的,就是不斷鍛煉孩子克服困難的自我能力提升,特別是給予孩子犯錯、和試錯的空間,才是讓孩子能更加自信從容面對人生的重要一點
有個媽媽,前幾天給我打電話訴苦
她說,他兒子自從讀小學一年級之後,身上的小脾氣就來了
原因是她覺得好習慣是從小養成的,對兒子的學業習慣也格外重視一些
特別是讀一年級上學期的時候,為了不讓成績拖後腿,她每天晚上都會眼巴巴地盯著兒子學習
除了學校當天布置的作業之外,私底下還額外買了一些針對性的基礎題訓練,等到一整套學習安排下來,每天晚上睡覺的時間也基本上都到了深夜23:00
剛開始的時候兒子還比較乖巧,她說什麼,就做什麼,哪怕作業比較弱,也只是驚嘆一聲就繼續埋頭做題

3/8
為什麼很多父母老了還不被尊重?原因就六個字:控制欲太強了

可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孩子對學習的態度開始變得死氣沉沉了:
你讓他寫作業,他漫不經心,嘴上說著「等會」、「馬上」,實際上就是能少寫一秒作業就少一秒
你讓他坐姿端正些,他煩躁不已,嘴上說「知道了」,實際上還是趴在桌子上根本不為所動
於是,在一個催了又催,另一個也全然當成耳邊風的情況下,母子倆的關係開始變得愛搭不理了
特別是兒子的態度,根本就是整個人都提不起精神氣兒
聽完這些,我不禁反問媽媽:「假如你上班的時候上級領導分配你一個任務,你也在盡全力去把這件事做好,可領導就是不滿意,還在身邊不停地糾正你、監督你、甚至打壓你,你是不是有種大不了就辭職不幹的心態呢」
媽媽聽后竟一時語塞了起來
是呀,成年人都不喜歡這種被不停否定、打壓、和糾正的行為,孩子又怎會例外呢
就像經常聽到很多家長抱怨說:「孩子以前挺乖的,怎麼長大后就變了樣子,一點都不聽話了」
事實上,也許孩子一開始就不是懂事,而是無可奈何里的順從,後面的叛逆也不是「變了樣」,而是他們在做最真實的自己
作為一個家長,一個聰明睿智的家長,也應該要明白這一點,允許孩子犯錯並接受他們的缺點,在這種更近距離的接觸和了解情況下,就會發現孩子並沒有想象當中那麼糟糕
所以,好的教育、包括好的親子關係都是屬於一個接受缺點的過程,學會接受,才能迎來更好的明天
這也是我們送給孩子成長里最需要的定心丸,孩子也只有先接受自己,他們才能去創造出更多的出色的表現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