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年前,我處於懷孕待產階段,寫了《我們究竟為什麼要生孩子》,分享懷孕帶給我的驚喜。
有讀者在後台留言:
你這才只是開始,生完孩子才是真正的修鍊——
事實上生產過後一段時間,身體的損傷才會徹底表現出來;
很多病痛都是跟隨一輩子,就像開盲盒,誰也不知道會落下多少產後病;
同時伴隨著激素急劇下降,親子關係、婚姻關係、家庭關係等課題相繼浮現,產後抑鬱隨時可能會發生……
嗯,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這半年著實在我身上發生著的事情。
很多個瀕臨崩潰的瞬間,都曾令我陷入抑鬱、焦躁和自我懷疑。
但真正熬過去以後,再回過頭來覺察和反思,則是全新的成長。
在此,我想把自己這段時間的成長曆程分享與你。
或許,這不是我一個人的故事,而是千千萬萬新手媽媽們共同的經歷。
主要體現在3個方面:

角色轉換:堅定你的母親身份
作為一個新手媽媽,由於沒有經驗,你可能會面臨很多不知所措的時刻。
如果你把寶寶完全交給他人照料,也許會比較省心,但卻可能會逐漸模糊你的母親身份。
孩子出生后,我請了一位有多年育兒經驗的月嫂。
她非常勤勞,能把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條,且把我和寶寶照顧得很好。
唯獨在餵奶這件事上,我們產生了分歧。
月嫂的態度是,奶水不夠就要多餵奶粉,寶寶吃飽睡好才能長身體。
於是她開始不停地給寶寶添加奶粉。
我並不認同她的做法,因為我想讓寶寶多吮吸母乳,刺激產奶。
但月嫂會強勢反駁我:
「你自己又不夠奶水,總不能讓寶寶天天餓肚子吧?
別的寶媽像你這樣的,不到一個月就沒奶了,只能轉奶粉餵養。」
我頓時沒了底氣,甚至還因此陷入自責,責備自己沒能餵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