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片中敖丙對父親意志的反抗,無疑是堅定、衝動且慘烈的;
而在現實生活中,孩子們對父母意志的反抗,則要溫和得多。
一方面是因為我們的生命只有一次,不要萬不得已,我們不願輕易放棄自己的生命;
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我們更多是在各種日常事件中被迫承接父母的意志,而不是生死攸關的大事。
比如平常吃什麼,穿什麼;
比如高考填什麼大學,選什麼專業;
比如去哪個城市工作,與哪個異性結婚……
說不重要吧,它們又關乎著我們人生選擇的方方面面;
說很重要吧,它們又不至於讓我們豁出性命去堅持或反抗……
有一次跟先生閑聊,聊到高考選專業的事情。
先生告訴我——
他從小就喜歡畫畫,想學家居設計;
但我公公婆婆卻堅持讓他選服裝設計,因為婆婆娘家某個厲害的親戚在做這個行業,未來可以帶先生入行。
在他們看來,這是更好的選擇。
先生聽從了他們的建議,學了幾年服裝設計,又在服裝行業工作了十幾年。
但這畢竟不是他真正熱愛的東西,所以他始終提不起鬥志。
疫情期間被裁員后,他轉去做了其它工作,從此再也沒有碰過畫筆。
去年整理房間,整理出他過去畫過的畫,他連看都不看一眼,直接說「扔了」。
他用自我閹割的方式承接了父母的意志,卻又用事業碌碌無為來反抗著父母的意志,
這是先生身為一個孩子無奈的選擇;
也是很多孩子在面對父母意志入侵時,在順從和反抗之間,退而求其次所做的選擇。

父母放手
是對一個孩子最好的成全
在《哪吒》影片的最後——
經歷了一場激烈的龍神大戰之後,敖光意識到升仙並非最好的歸宿,決定率領龍族歸隱保平安。
敖丙在半路停下了步伐,若有所思。
敖光看出了兒子的心思,對他說了一番話:
「兒啊,以前父王讓你肩負了太多的期望,卻不曾傾聽你的想法。
父王對不起你,父王只是想用自己的經驗為你謀個幸福。
但現在看來,父輩的經驗,畢竟是過往,未必全對。
你的路還需你去闖,今後,忠於自己內心的選擇吧。」
隨後他選擇了對敖丙放手,讓敖丙自由去探索屬於他自己的人生。
這是敖光對敖丙成長的「授權」,也是他對敖丙生命的「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