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和不生,到底誰更後悔?真相揭露:比生兒育女更重要的,是這一點

人性的複雜,在於對取捨的糾纏不清。

——「言論」,《讀者》2023年第03期
《五四婚姻》一書中,講述了許廣平的一段故事。

在大眾看來,她有位文人大家當伴侶,理應幸福。

可早年的許廣平,能去私塾讀書,也可以畢業后在女子師範任職,本是當仁不讓的時代新女性。

反而在她生育后,身兼數職,只能困於家庭。

那時,她要洗衣做飯,內外打理;有時家裡來了一波又一波客人,得用心招待;就連魯迅臨時要寄一封信,她也要立馬換鞋跑去郵局……
當大家閨秀成了賢妻良母,話里也不免有了抱怨:
「(為了)尋求活的學問、向社會戰鬥的學問,去請教魯迅先生,然而後來卻消磨在家庭和小孩的煩瑣上。

深以為然。
婚育大事的困擾,沒有邊界,總能戳中無數人的軟肋:
似乎,一個女人只有當了媽媽,才會獲得成長,才能變得更加完整。

可隨著女性在職場嶄露頭角,她們開始從家庭中逃離,打斷這種發展節奏的「生育」話題再次引發爭議。

於是,生和不生,便成了她們的「孕算題」。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