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網路
2、子宮、卵巢全摘除,頑強求生
身為醫學生,她很了解自己的病情,不過,吳思並沒有放棄,她開始了頑強的求生之路。
她接受了手術治療,將子宮和卵巢等全部切除,年紀輕輕就失去了女性最重要的器官,再加上數次的化療,她的身體非常虛弱,頭髮也大量掉落,化療在殺死癌細胞的同時,也會不辨敵我地殺掉人體正常的細胞。
脫髮是最常見的副作用。
但她依然十分樂觀地面對生活。
在她的抗癌日記里,沒有眼淚和悲傷,只有歡樂,記下收穫的所有溫暖和感動:
「做完CT回來,路過學校操場......夕陽無限好,只是熱死寶寶了。
」
......
更難得可貴的是,她總是為別人著想,即使經濟困難,也拒絕學校、同學、公司的捐款,在得知自己的病情無法好轉之後,她也坦然接受,主動要求家人退還親戚的資助,並且還為和她一樣被癌症所困擾經濟困難的癌友捐款......
3、不插管、不搶救,離世捐獻遺體
儘管吳思接受了治療,但是病情還是惡化了,最終出現了全身轉移,似乎是感覺到了自己時日無多,2019年6月29日吳私立下遺囑,第一條寫的就是,死後要將自己的遺體捐獻給母校作為醫學事業研究。
在臨終前,為了能夠將完整的遺體捐獻給母校,她向醫護人員提出不插管、不進ICU搶救,不接受所有會對身體完整有損的治療
7月5日,吳思離開了這個世界,年僅25歲。
後來,家屬遵循她的遺願捐獻了眼角膜,並將吳思的遺體捐獻給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吳思的事迹也帶動了很多人,吳思的事迹報道後,湖南省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志願捐獻一個月內人數從1698人增加到了2248人。
二、遺體捐獻——讓生命和愛以另一種方式延續
吳思的精神值得學習,她的行為很多人其實都很難做到。
遺體捐獻指的是捐獻者在死亡後,將自己的遺體捐獻給醫學院校或醫療單位,用於教學、科研等,不要求捐獻者的生前狀況。
但在現實中,願意進行遺體捐獻的人很少。《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誌》上一項調查顯示,只有13%的人對遺體捐獻表示贊成態度,有79%的人表示不贊成,其他人群表示無所謂。
很多人都不了解遺體解剖的意義,著名肺科專家吳紹青教授提到:「參加一次遺體解剖,勝過看一百個病人。」
從醫學生的角度來看,學醫一定要熟學基礎的醫學知識,而人體解剖作為基礎醫學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只有在接近真實人體上進行手術模擬訓練,才能更好地豐富和掌握人體的基本知識。
醫學的進步以及如今我們能享受如此便捷的醫療,都離不開無數位像吳思一樣無私奉獻的大體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