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不能隨便過壽,6個年齡段不能過壽,你知道嗎?

一、60歲以下不過壽過大壽其實就是慶祝生日,只不過叫法不同。
孩童、年輕人以及中年人講過生日,而超過60歲的才能稱之為過大壽。
我國自古就有為家裡老人過壽的傳統,慶壽起源於南朝時,唐代時盛行開來,當時百姓們傾向於過整歲生日,如七十大壽、八十大壽。
在老人的壽誕之時,親友們都會聚在一起,為老人慶祝壽辰。
不過,過大壽也是有年齡限制的,古人所說的「五福」之首為壽,長壽者自然就是福,因而50歲以下的人慶祝生日不能稱「壽」,不然就會「折壽」,壽命可能會有所縮短。
不過隨著人們壽命的不斷增加,現在認為六十歲為「下壽」,八十歲為「中壽」,一百歲為「上壽」,如此也就可知,60歲才算老人,其生日才算壽辰。
當然,傳統文化中以干支紀年為計算,每六十年為一個甲子,進而不斷循環,因而人六十歲時才被稱為花甲之年,人生才算走完一個周期,此時才能慶祝壽辰。
很多老人家對壽辰有深深的忌諱,生怕因過壽而引起閻王爺注意,六十大壽都不敢過。
其實這也表明了人們對生命的可敬以及對長命百歲的期待。

3/9
老人不能隨便過壽,6個年齡段不能過壽,你知道嗎?

二、父母在世不能過壽儘管根據傳統,60歲以上的老人就可以過壽,可也不是所有老人都有資格過壽的,民間有「家有兩壽只過大」、「父母在不慶壽」的說法。

其意思很簡單,如果自己已年滿60歲了,可父母依舊在世,那子女仍不能過壽,就算你已經80歲了都不行,不然可能會折了父母的「壽」。

要知道生日是「娘的苦日」,母親懷胎十月含辛茹苦生下兒女,如果子女在生日時過壽,豈不是給母親傷口撒鹽?

豈不是對母親的不重視?

其實,這一習俗闡述了中國人對尊親重孝的重視以及對親情的珍惜,父母在家族興,父母長壽無病子女也會享福。

因此,父母還在世,子女應該給父母過壽,這樣才能為家族後代積福積德。

筆者村裡就有一位老者,其母親已經103歲,他本人也已經80歲出頭,子女都勸他過壽,可他始終不願意,畢竟母親還在世,自己說什麼都不會過壽,只要母親身體健康他就十分高興了。

當然,除此之外,部分地區還講究沒有「孫子」老人不能過壽,畢竟這表明家族後代難以延續;還有地方認為,如果夫妻一方離世,那另一方也不能過壽。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