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拚了20年,卻換來孩子的一句話:妳不是個會陪伴的媽媽

02|全職在家,卻被孩子喊著「想換人」
我的鄰居張阿姨的女兒小敏,選擇了另一種方式。

她大學畢業後結婚生子,就暫時放下職涯,專心帶孩子。

一帶就是十多年。

從換尿布、拍嗝、餵副食品,到接送上學、參加親子活動,幾乎每個瞬間她都沒缺席。

大家說她幸福,她也覺得滿足。
但背後的疲憊,外人很難懂。

「我也想買點喜歡的東西、進修一下,但想到家裡的開銷,只好忍住。

更難的是「自我感」的消失。

以前她是主管、是女兒、是朋友;現在大家叫她「某某的媽媽」,彷彿她只剩這個身份。

有天孩子打電話給爸爸,哭著說:「我不要媽媽了,讓她去上班,你回來陪我!」
那一刻,她真的心碎了。

03|陪伴的關鍵,不是時間長短,而是情緒狀態
我們以為,只要一直陪著孩子,他就會更幸福。

但其實,有些媽媽天天在孩子身邊,孩子長大後還是焦慮、沒安全感、不親近媽媽。

為什麼?
因為媽媽自己,過得並不快樂。

她累、她煩、她委屈,她所有的情緒,無形中都傳給了孩子。

心理研究早就指出,影響孩子最深的,不是媽媽是否全職,而是媽媽的情緒狀態。

媽媽快樂、情緒穩定,孩子自然也會安全感滿滿。

你可以不完美,但你要先照顧好自己。
這樣你才有餘力好好愛孩子。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