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為什麼越優秀的人,越容易有「意義饑渴症」?
相信在大多數人看來,上面提到的那位女生,完全算得上是特別優秀的人了。
但為什麼她仍然很內耗,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呢?
這還真不是她「凡爾賽」。
因為從她的描述中我們不難猜到,女生從小到大應該一直是個目標感很強的人。
無論是自己設置的目標,還是別人設置的目標,她都能很好地完成。
所以,她一直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奮勇前進,最後也取得了不錯的結果。
這時候,問題出現了:
目標一個個實現了,前路突然沒人畫道了,她一下子不知道該怎麼走了。
這時候,女生從小養成的「向優秀的人學習」的習慣,又在內心裡升起。
但她也因此陷入了迷茫,因為答案太多了。
誰才是下一個她要學習的人?
有人不用掙太多錢就可以活得很開心;有人語言天賦很高;有人旅行經驗很豐富......
女生突然發現,需要學習的東西太多了,又不可能一下都達到。
自己的人生路雖然走得很好,也挑不出毛病,但是該往哪兒繼續走呢?
反而迷茫了。
其實在我們身邊,有很多優秀的人,也有和這位女生一樣的問題。
TA們從小就按照既定的成功框架去走——
好好學習,考個一流的大學;
找個體面的工作,拿高薪;
找個門當戶對的對象結婚生子,再按照同樣的方法培養自己的孩子......
於是很多人到了後面,感覺自己成了「社會工廠」里的零件。
只按部就班地跟著流水線走,不考慮這樣做到底適不適合自己,自己喜不喜歡。
感覺學這個有用,就盲目地去學;爸媽覺得這個專業好,就順從地去讀;直到長大后,缺失了對生活的感知力。
長久以往,自我漸漸消失,不停地把自己與他人進行比較,隨之而來的便是無法被填滿的滿足感和無止盡的焦慮感......
李誕曾經說過,自己其中一個遺憾便是沒能讀到一個好的大學。
但事實上,李誕的學校是國內排名前100的雙一流高校,已經吊打了大多數人。
初入職場的李誕為了尋找人生的意義,一直在反覆折騰。
他在《南方人物周刊》當記者,在奧美公司寫文案,最後寫出了那句世俗名言:
「解決人生大困惑最好的辦法,就是好好工作、多賺點錢。
」
可財務自由后,他又開始焦慮了。
因為他發現很多東西是錢解決不了的,他永遠在困惑——要怎麼走下一步,才能讓自己目前的生活有意義?
時隔多年後,李誕才找到了答案——不要太在意自己目前的生活到底有沒有意義,不要去執著於定義某件事的意義。
因為這一切行為都是沒有必要的。
5/7